5.25.2008

死亡,請別輕輕帶過

8級大地震在上學時間襲來,千百座豆腐渣校舍瞬間倒塌,平日最親近的黑板與桌椅,混和了磚埋泥塵,埋葬了千名萬名乖孩子。那些稚嫩的身體,全都來不及長大。能被挖出來的可愛的蛋臉,都扭曲變形;未能重見天日的,就在廢墟中與同學一起腐化,大家手牽手走到另一個世界,永遠都是好朋友。

沒有誰較誰更該死,但孩子的將來就是成年人的希望,尤其是在一孩政策下,中國人最重視的那一點血脈就此斷掉,那些痛失兒女的父母哭聲,在災場裏顯得最悲淒。蟻民都知道,上天要搶的再也留不住,但倖存下來幼苗就要小心呵護,災後兒童心理輔導將是最重要的課題。

台灣兒童福利聯盟為四川災區提出令「受災兒童安心三要訣」:要傾聽、要安定、要遊戲。兒童心理專家亦強調,成年人不要把死亡當作忌諱,應該籍天災此教導孩子死亡的意義。談死,不是殘酷,而是必需,因為生與死從來都是很接近。

關於死地震與死亡的繪本
近年不少兒童刊物都有觸及死亡教育,其中由日本兒童文學家肥田美代子編寫,插畫師石倉欣二繪畫的《阿讓的氣球》,肯定是開導災後兒童的最佳讀物。這本圖書安放在公共圖書館的兒童圖書閣,外觀仍然簇新,翻查外借紀錄,似乎過去兩年只有不足十次被讀者帶會家去。繪本的主題分類是「地震、死亡」,是關於1995年日本神戶大地震的故事,那場奪去6345條人命的災禍(截至1996年1月14日為止),不少死者都是小孩子,他們遇事時的心態是怎樣呢?看一遍就知道。

既然是兒童繪本,當然是圖片大而字少數小,但表達手法卻極有電影感。故事以第一身作開始時,小學男生阿太突然聽到爸媽大叫:「地震,快躲到被子底下!」還來不及反應之際,阿太就在劇烈搖晃中失去知覺。僅僅揭過一頁就轉換了場景,阿太在模糊中聽到女同學阿讓微弱地叫着:「阿太,阿太。」

阿太失去知覺了,卻一直想着阿讓,小女孩的夢想是開氣球專門店,而那些氣球具有魔法力量,既能療傷自病,又能為人打打氣。阿太常跟阿讓鬥氣,其實他很喜歡她,只是說不出口。地震那天,阿讓因感冒沒有上學,阿太在她家門外徘徊,但始終沒勇氣入去探病,最後,他來不及向她說出心意。

昏迷了的阿太終於醒來了,他的腿受了傷,但已經沒有魔法氣球為他療傷了,因為阿讓被壓在房子底下,死了。一班同學變成掉落了幾塊的拼圖,永遠有缺失。在阿讓的葬禮上,大家手持氣球與她道別,心底的傷痛沒有隨着氣球升空,那份友誼與思念長存,阿讓留下來的佻皮記憶,陪伴大家努力活下去,原來阿讓沒有消失。

重點教材在書後
單看封面那幅帶童真味道的畫面,還以為又是一個發人心省的純真故事,但翻開每一頁都有新發展,猝不及防就會被書裏滲出「突然死亡」感覺打敗,其至滿鼻帶酸。短短十多頁的圖書,配上簡單的文字,用色彩不算斑爛,水彩線條不很細緻,有些構圖帶有抽象味道,但卻留有足夠的想像空間。直到最後的跨頁,看到孩子們為阿讓放氣球,阿太望着天空在問:「阿讓也看到氣球了吧?」故事就這樣結束了,但現實中的災後孩子還得繼續活下。

這冊繪本就像把人帶進孩子的內心世界,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待面對死亡的感覺,表達的手法很平實,甚至不帶催淚效果,但看完總會眼眶發熱。

重點教材其實是收錄在繪本後的小書,最適合成年人跟兒童一起看,內裏收錄了兒童教育學家撰寫的文章,教導旁人如何協助災後兒童再次站起來。當然還有許多有許多地震資訊,除了介紹地震的成因,以及過去百年來重大的地震災禍及傷亡情,讓孩子知道天災其實是自然現象,不是帶有因果關係的天譴。另外還有台灣大地震裏喪親孩子的真實個案,那些過來人的心路歷程,對災後的孩子來說就是如同伴站在身邊,是一帖最佳的心靈良藥。

學懂寬恕與釋懷
死神真的很任性,出沒的次序無跡可循。由日本文學家立松和平編寫,畫家伊勢英子繪畫的《海之生》,書裏有三代同堂的魚夫家庭,但在故裏卻有兩代人去世了。

太一的家族中的男丁向來都是出色的潛水漁夫,他從小就把爸爸當作偶像,因為爸爸是村裏最勇敢、最出色的漁夫。但故事甫開始,還來不及表現父慈子孝的場面,太一的爸爸就因為出海捕捉巨大的七繪魚而葬身大海。當他被發現時身上還綁着繩子,繩的另一端就是那條眼睛閃亮的大魚。救援人員無法把大魚拉動,只好把繩子割斷,讓大魚回到海洋暢泳。

失去爸爸的太一,對大海隱隱懷着恨意,於是他央求爺爺教他捕魚,終於成為出色的漁夫。但這時候,爺爺卻悄然老死,太一這次不怎麼激動,只是平靜心雙手合十,相信爺爺和爸爸都回到大海了。

太一沒有放棄捕魚,反而刻意潛到爸爸葬身之地,為的是尋找那條殺父的七繪魚。終於他發現了那條大魚,當他拿着魚刺瞄準後,魚兒卻以溫柔的眼神看着他……最後,太一沒有刺下去,反而微笑地離開,因為他明白到,大魚才是這大海的生命,人和海,是要共存,不是殺絕。太一能終於放下恨意,不是因為殺掉大魚,而是學懂寬恕與釋懷。繪本的畫面用色燦爛,以點撇的筆觸繪出帶點矇矓的畫面,有點像印像派的畫作。

孩子就是愛看圖畫,其中深受兒童歡迎的日本漫畫《鋼之鍊金術師》的中心概念是「等價交換」:「如果要得到什麼,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。」主角愛德華與弟弟艾爾凡斯很想亡母復活,與以挑戰禁忌希望以鍊術讓人體復活,最終非但召不回媽媽的靈魂,反而受到嚴勵的懲罰。

誰都知道1+1=2,但這種符合科學理論的說法,對於生命來說卻行不通。縱使每人都有一條命,但生與死卻不能一命換一命。據說,每個孩子都愛聽故事,但不是每個故事都有趣動聽,關於死亡的繪本,不想看,但不能逃避。

0 Comments:

發佈留言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