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.05.2013

動物農莊裏的《 進擊的巨人》


巨人一直在我們身邊,無論有形的,還是無形的。

日本漫畫《進擊的巨人》 (下簡稱《進擊》)成為近年最震撼社會的話題作,今年4月推出動畫版後,風潮更蓆捲各地。香港目前只有漫畫版發售,但每當日本播出新一集動畫,很快就有人繙譯成中文字幕,網上輕易就能看到。

故事講述在虛構時代中的第743年,世界突然出現了315米高的巨人,他們來源不明,天性獵食人類,幾乎令人滅絕。殘存的人唯有節節後退,最後築起50米高的巨牆,把巨人擋隔在外,圍牆內得享片刻的和平。

巨牆內共分三層,再有兩道50米高的巨牆隔開,最外一層稱為「瑪利亞之壁」(Wall. Maria),多是一般平民百姓;中層是「露絲之壁」(Wall. Rose),住了有許多商家和教會人士;內層「希娜之壁」(Wall. Sina)則是國王貴族的住所,有憲兵重重守衛。

圍牆隔絕了巨人,代價是要犧牲往外闖的自由,只有政府的調查兵團會定期到牆外考察,所有成員都受過嚴格技能訓練,但每次都傷亡慘重歸來,許多精英成員被巨人活生生吞下,最終連巨人的真面目都摸不透。

巨人和人類在牆的兩端各自存活,這樣平衡狀態過了102年,然後某天,身高約60米的超大型的巨人出現了,一腳把最脆弱的城門踢開,其他巨人紛紛闖進來,瑪利亞之壁淪陷了,來不及逃走的人類全部被吃掉。曾經凝住的戰事又再展開,正如漫畫所言,「那一天,人類回想起來了,受那些傢伙支配的恐怖,在鳥籠之中被囚禁的屈辱,人類又要被吃掉了」。

男主角艾倫的爸爸是醫生,收留了孤兒三笠(或叫米卡莎),一家人生活在瑪利亞之壁。巨人進來後,艾倫目睹母親被吃掉,造成難以磨滅的陰影,他長大後與三笠加入調查隊,誓要殺盡巨人,光復人類的自由。

《進擊》是新晉漫畫家諫山創首部長篇作,自2009年起在月刊《別冊少年Magazine》連載,不久就成為日本最熱爆的漫畫,令原本奄奄一息的月刊起死回生,漫畫總銷量近2000萬本,更榮獲講談社漫畫賞。如果要了解《進擊》的觀點,不妨從漫畫家的個人背景說起。

諫山創生於1986年,成長時期適逢是日本泡沬經濟爆破後的九十年代,前輩盡享過的榮景已成歷史,80後年輕人則是迷失方向的新一代,再努力也會感到無力。許多日本年輕人覺得,現實世界就是不自由,曾經意氣風發的國家一下子泄了氣,社會的不景氣令人想夢想寄託於虛擬的動漫裏世界,御宅族成為社會問題,但同時許多宅男宅女的避風港。那道厚重房門,地位於如50米高的巨牆,把門外的巨人(由父母以至各種現實問題)擋住,失去的就是往外闖的自由。但誰稀罕呢?許多人從頭到尾都不想往外闖,因為早已失去了動力,房內才像圍牆內一樣有安全感。

真實的諫山創體型瘦削,留着長度到下爬的one length髮型,加上一副粗框眼鏡,造型相當「宅男」。他的學歷並不屬於精英一族,維基百科記載他畢業於大分縣立日田林工高等學校,並入讀九州設計者學院漫畫學科,喜歡的漫畫家是皆川亮二、三浦建太郎、弐瓶勉、新井英樹和三峯徹等等,當中以皆川亮二的《ARMS神臂》對其影響最大。

從以上人生足跡就能猜想到,諫山創肯定從小就是漫畫迷,而且喜歡博擊和帶點科幻風格的漫畫,那就能理解為何能育孕出《進擊》了。有評論指諫山創的畫風太過粗糙和不成熟,甚至說畫面很醜,因此而令人卻步。我覺得這種批評似乎不公平,亦顯示論者不悉屬日本漫畫的市場環境。

《進擊》的畫功無疑談不上漂亮,但彩稿的用色和構圖其實相當不俗,比黑白稿件紮實得多,更重要是從連載中看到極大的進步。須知道,諫山創喜歡的漫畫家,諸如皆川亮二及三浦建太郎等,都屬於創意先行的漫畫家,畫功在出道後慢慢磨線,其中三浦的代表作《烙印戰士》出版了24年都只有37冊,至今仍未完結,但畫功已由帶點粗糙逐漸進化成極精細亮麗。諫山創只有27歲,來日方長,很期待看他作品演變呢。

創意先行,畫功次之
也許我們該慶幸諫山創是生於日本,當地漫畫市場容許創意先行,別理甚麼,就算是牙簽公仔也好,先大膽地故事畫出來吧,好與壞就由讀者決定。日本漫畫界對新出道的漫畫家要求亦較寛鬆,評論人很少會在畫功上大做文章,反而獨特風格才更重要,所以有了恐怖漫畫大師圖楳一雄(代表作是《漂流教室》)和犬木加奈子(代表作是《裂口女》系列),畫面再粗糙稚嫩也好,只要事吸引就行。

你看蒲生洋的《行運超人》也可以出16冊就知道了(利申,本人相當喜歡這部作品),據說蒲生洋後來化名為「大場鶇」,與小畑健合作泡製了《死亡筆記》和《爆漫》,而《爆漫》更把自身經歷投射其中,但日本出版社既不承認也不否認,成為漫畫界的懸念。無論如何,《進擊》讓我們再一次看到活生生的冒險精神,正是香港漫畫市場以至創作界所缺乏的。

《進擊》漫畫版設有番外篇和倒敘補白,讓人感到說故事技巧不純熟,幸而這不足之處在動畫版全面改進過來,順序式的緊湊劇情、造型分明的角色和悲壯的配樂,再加上主題目《紅蓮の弓矢》十分悅耳,令諫山創拜服得在個人博客說:「感覺動畫版才是原作,我則是個不會畫畫的漫畫版作者。」

有分析指《進擊》在暗喻中日關係,日本如在躲在巨牆內,受到如巨人的中國威脅;香港社運界則聯想到本港被內地不斷攻佔,近日高登討論區有網友把《進擊》主題曲改編成諷刺中港關係的歌,其中一幅畫面把三層巨牆標示為「文明道德」、「一國兩制」、「人權法治」,再次引起網民莫大共鳴。

然而在我心目中看來,那道巨牆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一層皮、御宅族的房門、國與國之間的界線……那既是防衛,也是隔絕。但要進擊這部漫畫的核心,大概先要解答一個核心問題:如果來襲的不是巨人,這部漫畫會怎樣呢?

是的,整部漫畫的震撼力在於「人」!

漫畫中的巨人大部份是男性外表,沒有生殖器,對人類以外的生物沒興趣,估計吃人不是為了生存,而是自動導航式的單純動作。巨人的身體帶極高溫度,頸後命脈被割斷才會就會蒸發消失,其他部份受損則可重生。除了普通品種,還有奇行種、特別高大種、皮膚堅硬的鎧之巨人和女性巨人,為了不透劇,關於巨人演變及與人類的關係,在此不作詳述。

如果巨人換成巨獸,這部只會流於異形襲地球正邪對決式作品,因為巨獸是人類以外的「他者」(我該像某藝評人一樣,在名詞背後加上英名「other」嗎?),吞噬動作會變成敵進式,失去了衝擊人類文明的威力。正如電視劇《天與地》,假如劇中的家明是被雪熊吃掉,救不了他的隊友也毋須內疚一生。

把來襲者設定為人,可見威脅從一開始就來自人。但無論圍牆內外,人與人之間弱肉強食的定律從未改變,牆內的所謂和平只是假象,那更像一座超巨型的動物農莊: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公平,受到更多保護。

因此,當最外牆失守,第二重圍牆因人口過剩而鬧饑荒,最佳的解決辦法就是堂皇地讓人民去牆外做調查或進行拓荒,於是兩成人在過程中死掉,而饑荒也解決了,諷刺吧?兵團中能力最強的首十個人,可以選擇加入憲兵團,到內層「希娜之壁」去保護國王,生命就有了多重保障,拼命爭取成績名列前茅,而最有能殺死巨人的士兵,目的是盡量遠離巨人。原來能力越強、財力越大,越能往內走就越安全,這就是動物農莊裏的公平。

只要有愛,甚麼都不怕

三笠原本有個溫暖的家,但歹徒臨門把爸媽都殺了,然後把三笠擄走,打算作人口販賣。她早就領悟到,無論是螳螂捕食,抑或父親打獵,人生就是不停地戰鬥,「那是個不允許勝利者以外的人生存的殘酷世界」。

後來艾倫及時歹徒殺掉,終於救出三笠,那不過是弱者一時好運的反擊。那是艾倫首次殺人,父親問他明白自己做了甚麼嗎?他率直地答:「我將害蟲消滅了,它們只是湊巧地長得像人而已。」

是的,有些害蟲只是湊巧長得像人,慶幸你還能認出,然後加以消滅。但沒有圍牆的現代世界,不是還有許多無形巨人遺禍人間嗎?如地產霸權,如跨國企業,如血汗工廠,如貪官污吏,他們自動導航到有利可圖之處,把人的尊嚴吃掉,勞損平民軀殼如廢物,生命仍然不自由,世界依然殘酷,而人類的最大威脅,就是來自人類本身。

三笠認為只要艾倫在,只要有家可歸,那就甚麼也不怕。而艾倫的媽媽雖然死了,但一直活在他心中,愛是抵抗殘酷的最佳靈藥,就算最終被巨人吃掉,人生也不枉過。